簡單盤點一下美中關係接下來幾項觀察指標。
1. 新任美國駐中國大使,何時任命?
這個位置,可以說是美國在全世界各駐外大使中,最重要的大使之一。去年川普在選前將Terry Branstad換下,目前已懸缺將近一年。
之前曾傳出會由Nicholas Burns出任,但一直沒有進一步的訊息。
中國駐美大使秦剛日前走馬上任,禮賓出身的他,會以何種風格扮演他的角色?中國戰狼外交會不會持續下去?
2. 美中兩國會不會重開領事館?
約莫一年前,美中互關了一個對方的總領事館,分別是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以及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。
這兩個館處,會不會重啟?某程度也是接下來美中關係的觀察指標。
3.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未來?
短期內應該不至於被迫關館,但未來會不會成為美中外交的新戰場,如同台灣在香港辦事處一般被迫隱性撤館?
4. 2022北京冬季奧運
北京冬奧將會是歐美對中的外交戰場,新疆的人權議題已經浮上檯面,歐美各國要不要抵制冬奧?
5. 拜習會
前兩次美中外交幕僚氣氛不佳,今年十一月份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UNFCCC COP26會議,有沒有機會促成拜習會?
拜登出席COP26的機率很高,因為氣候變遷是他的競選重要政策。
中國碳交易市場在今年七月份啟用,COP26也是習近平宣揚中國在氣候變遷上所作努力的好時機。
如果兩人都去了,拜習會有可能在格拉斯哥登場嗎?雙方的幕僚需要繼續努力。
小結:
美中關係未來走向還沒定錨,台灣議題目前看來不會成為美中外交談判桌上的優先議題。